<!--go-->
日记写到第三年的6月份的时候,史论知道初中的生活就要结束了。县城的高中有7到8所,但好学校只有一中和二中。班主任说,这两所学校每年分别只招1300人左右。两所学校的录取规则相似,在将近3万的中考生中从高到低录取,一档线是1000人,再从入围二档线的人中录取300人,但这三百人必须每学期多交500元建校费,三年下来就是多交3千元。也就说二档线的人要比一档线的人多交一年学费,所以每次老师都强调‘分数的重要性’。
其实,到了初三,每个人都知道分数的重要性,只不过很多同学在中考前就已经有了选择。像班里的很多同学,特别是女同学,他们都选择毕业就跟随父母去打工。每每想到这,史论就庆幸自己不是女孩儿,不用随时牺牲理想而配合家里。
中考后,整个柏坪中学只上岸了9位,都是二档线。听隔壁邻居说,学校已经紧急开了6-7次会议了,因为今年考上的人太少,学校被教育局点名批评。史论虽然是上岸者之一,但是心中一直懊悔,明明好几题的送分题,自己愣是没抓住;还有一些大题,自己把题目都看错了。一想起自己因为这些失误,父母就要每年白白多花1000元,史论的眼皮就热了起来。最主要的是,这高中还没开始上,就已经低人一等,考大学拿什么和人家争呢?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sadfunsad.com
(>人<;)